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提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重大发展理念,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,为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指明了新路径。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,掌握“绿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银山”的辩证关系,坚决守住生态环境本底,加快促进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,才能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,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一、“两山”转化路径主要模式
一是“绿色银行型”。主要以提升生态资产为核心,大力推进生态建设,通过厚植生态本底,将生态资产不断累积变现。
二是“腾笼换鸟型”。主要以产业转型为核心,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,实现从牺牲生态到保护生态,从“吃山靠开矿”到“发展靠生态”的转变。
三是“山水经济型”。主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,围绕特色生态资源,发展生态循环农业、道地中医药产业、特色生态旅游等,生动践行了“靠山吃山唱山歌,靠海吃海念海经”。
四是“生态延伸型”。主要以扩容提质为核心,围绕生态产业基础,进一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,推动大生态与大数据产业、大健康产业、大旅游产业等协同发展,实现绿色***发展。
五是“生态市场型”。主要以发展生态产品交易为核心,围绕生态产品转化的市场化机制,包括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、排污权交易制度、水权交易制度、绿色金融体系等,不断开发生态产品、生态金融产品,探索形成多样化的价值实现途径。
六是“生态补偿型”。主要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,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更好地提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,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,推动实现保护者受益,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、省市内部生态补偿机制等。
七是“生态惠益型”。主要以推动生态惠民为核心,围绕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,通过安置护林员、保洁员等生态公益岗位以及生态购买、赎买等,拓宽生态就业渠道,增强生态惠民途径和方式,推动绿色惠农富农强农。
二、浙江省“两山”转化的典型案例
典型案例1.水资源成了水黄金,新昌通过与宁波共建钦寸水库引水工程,让***水资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。新昌水资源较为丰富,而经济发达的宁波,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。2008年,钦寸水库项目正式立项,两地坚持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,通过合作共建、跨流域供水,探索构建了水资源价值化的典型模式,是水源涵养区实现“两山”转化的直接案例。
典型案例2.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,普陀区依托良好的***海岛生态禀赋,全面实施全域旅游战略,生态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。普陀港湾众多,是我国***的***深水良港,保存有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,蕴藏着丰富的海岛海洋旅游资源,旅游业一直是普陀经济的重要支柱。但以前普陀的旅游仅仅停留在个别景区的观光游,旅游内涵单调。2016年,普陀入列***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,秉承“产城融合、景城共生、主客共享”理念,普陀围绕“锻造精品、补齐短板”的实施目标,从以往单纯的景点游逐步转变为多元化全域生态旅游,将一个个零散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,“点绿成金”,充分释放全域生态活力。旅游综合收入对全区GDP贡献逐年增加,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3%,旅游对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贡献率分别为16.84%和16.3%。荣获 “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(市、区)”,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重要支撑。
典型案例3.挖掘庆元山耕生态品牌,推动“绿水青山”释放“金山银山”红利,打通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通道,庆元800高山台地品牌诠释“靠山吃山”新吃法。庆元属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山区县,森林覆盖率高达86%,全县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台地有6万亩,是“东南沿海***大的一块高山台地资源”。充分利用高山台地优势,抢占绿色精品农业制高点,种植夏秋季节性高山蔬菜,是发展绿色精品农业产业基地的理想区域。庆元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、茶叶、中药材等产业,成为东部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,逐步形成以高山冷水茭白为代表的高山蔬菜、林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,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***的地理环境,庆元800所打造的生态精品农业产业系列发展撬动了***绿色发展的支点,通过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供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“靠山吃山”,推动绿水青山加快释放生态红利。
典型案例4.余姚市梁弄镇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力度,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径。梁弄镇位于浙江省东部四明山麓,被誉为“浙东延安”。因地处山区、交通不便,梁弄镇长期以来产业薄弱、发展落后。近年来,以四明山作为生态核心,开展四明湖水库和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***,搬迁环湖工业企业,腾退土地用于发展生态型产业,逐步构建起集中连片、产业融合、生态宜居、集约***的国土空间新格局,促进了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的统筹协调,***提升了***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,绿色生态、红色资源与富民产业相结合,形成了“绿色+红色”产业体系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实现了“绿水青山”的综合效益。
三、“两山”建设的几个载体
(一)国家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
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,以及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、新要求、新部署,生态环境部印发了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》,建立了“两山指数”评估指标体系,鼓励市、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他建设主体开展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建设,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***路径和模式,引导地方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目前,生态环境部先后三批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命名了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这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探索和“两山”实践创新,为不断探索“两山”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经验,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样板,示范***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模式。
(二)浙江省“两山”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。
为更好地践行“两山”重要思想,扎实推进“两富”“两美”浙江建设,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,2017-2019年,浙江省实施了“两山(一类)”、“两山(二类)”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。省财政部门设立了“两山”建设财政专项激励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,“两山”建设专项突出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、居民收入水平为核心目标,采取竞争性分配方式,安排“两山”(二类)专项激励资金54亿元,用于18个试点县补助,促使各试点县围绕省委、省政府确定的特定发展目标,统筹自身财力,引导社会、金融资本投入两山(二类)建设,整合美丽乡村、美丽城镇建设、乡村振兴、污染行业整治、绿色经济发展等政策,形成政策合力。“两山”(一类)建设,浙江省择优选择12个县(市、区),每个县(市、区)每年分别专项激励资金1.5亿元。
目前,各地正在谋划编制***二轮2020-2022年“两山(一类)”、“两山(二类)”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实施方案,争取列入省财政资金支持。
0538-8806871